中國海洋學會2023海洋學術(國際)雙年會暨
2021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頒獎儀式在廈門舉行
4月18日,中國海洋學會(以下簡稱:學會)、廈門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中國海洋學會2023 海洋學術(國際)雙年會暨 2021 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頒獎儀式”(以下簡稱:學術雙年會)在福建省廈門隆重舉行。此次學術雙年會的主題為“保護海洋生態系統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學會第九屆理事會黨委書記、理事長陳連增,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黃燕添出席大會并致辭,學會副理事長于志剛、王凡、蘇振東,學會監事會監事長孫松、副監事長張海生,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局長曾東生等領導嘉賓應邀出席會議,學會第九屆理事會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理事長蔣興偉主持學術雙年會開幕式及頒獎儀式。
出席學術雙年會及系列會議的還有中國工程院周守為院士、潘德爐院士、蔣興偉院士、宋君強院士、李家彪院士、王復明院士、包振民院士、林君院士、陳松林院士、張建民院士,中國科學院焦念志院士、陳大可院士和3位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常務理事、理事、學會各分支機構、工作委員會、省市海洋學會及協會、期刊編輯部、科普教育基地、團體會員單位、涉海高校社團及自然資源部、教育部、中國科學院、國家基金委等所屬涉海機構單位、中央國家所屬企業和民營科技企業等單位的會員代表共700 余人。
會議現場
會議現場
陳連增理事長在學術雙年會開幕式上的致辭中指出,海洋學術雙年會是中國海洋學會為廣大海洋科技工作者和涉海單位搭建的高端學術交流平臺,深受我國海洋學術界的廣泛認可和支持。本次學術雙年會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重點圍繞“保護海洋生態系統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一主題開展學術交流。希望與會的專家學者充分利用海洋學術雙年會這一平臺,堅持求真務實和學術民主,交流海洋學術新思想、新觀點、新發現,展示海洋科技新進展、新成果、新裝備,共同把海洋學術雙年會打造成為聆聽專家學者聲音、碰撞智慧火花的學術盛宴,成為深化溝通交流、促進互利共贏的合作盛會。
陳連增理事長致辭
黃燕添副市長在開幕式的致辭中指出,中國海洋學會在海洋自然學科領域,以其獨有的海洋人才與智力優勢,為海洋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做出了重要貢獻。近十年來,廈門市海洋經濟以10%以上的年增長率迅速增長,海洋經濟已經成為廈門經濟全面提速的重要引擎之一。當前廈門正在積極推動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開發建設,希望與會院士、專家給予指導,歡迎企業家來廈投資。
黃燕添副市長致辭
蔣興偉院士主持開幕式及頒獎儀式
在隆重的頒獎儀式環節,海洋科學技術獎獎勵委員會主任及評審委員會主任潘德爐院士宣讀2021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及入選2021年度海洋優秀科技圖書名單。其中,海洋科學技術研究類共有22項成果獲獎,海洋科技成果轉化類共有21項成果獲獎,海洋科技圖書共有20部入選。潘德爐、蔣興偉、周守為3名院士為獲得特等獎項目團隊代表頒發獲獎證書,黃燕添副市長與焦念志、陳大可、宋君強、林君、張建民、包振民、王復明、陳松林、李家彪共9位院士及學會副理事長為獲得一等獎項目團隊代表頒發獲獎證書,海洋科學技術獎獎勵委員會、評審委員會及學會常務理事、理事代表共27位為獲得二等獎及入選海洋優秀科技圖書項目團隊代表頒發獲獎證書。
潘德爐院士宣讀2021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及入選海洋優秀科技圖書名單
3位院士為獲得特等獎項目團隊代表頒發證書
學會領導和獎勵委員會及評審委員會代表為獲得一等獎項目團隊代表頒發證書
市領導和6位院士為獲得一等獎項目團隊代表頒發證書
學會常務理事代表為獲得二等獎項目團隊代表頒發證書
學會理事代表為獲得二等獎項目團隊代表頒發證書
學會理事代表為入選海洋優秀科技圖書項目團隊代表頒發證書
開幕式上,由蔣興偉院士代表中國海洋學會發布了《海洋研學導師等級劃分及評價方法》(T/CSO 4—2023)等2項團體標準和《海洋調查服裝 第1部分:冬大衣》(T/CSO 3.1—2023)等7項團體標準,并感謝國家標準計量中心作為中國海洋學會標準化分會掛靠單位,為學會制定團體標準所提供的專業性技術支撐。
蔣興偉院士宣讀發布團體標準
學術雙年會開幕式后,孫松監事長主持了主會場學術報告會,先后有4位知名專家學者作主旨報告,分別為:歐洲科學院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中科院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主任、深圳海洋大學籌建負責人林間作了《2021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特等獎<大洋板塊俯沖動力學機制及對南海構造演化的控制作用>》的報告;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袁東亮作了《2021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特等獎<西太平洋海洋環流的新發現及其動力學研究>》的報告;中國海洋大學教授王長云作了《2021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特等獎<海洋藥用生物資源的挖掘與開發>》的報告;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教授級高工張云飛作了《洞悉深藍—海洋智能無人觀測裝備的革新》的報告。
孫松監事長主持學術會議
林間作《2021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特等獎<大洋板塊俯沖動力學機制及對南海構造演化的控制作用>》的報告
王長云作《2021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特等獎<海洋藥用生物資源的挖掘與開發>》的報告
袁東亮作《2021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特等獎<西太平洋海洋環流的新發現及其動力學研究>》的報告
張云飛作《洞悉深藍—海洋智能無人觀測裝備的革新》的報告
論壇的8個分會場分別進行了主題為《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十四五”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海洋生物醫藥項目建議與討論》、《自主創新發展,引領海洋測繪新時代》、《氣候變化下海平面上升多圈層作用機制、預估及風險》、《中國海洋學會海洋標準化分會換屆會及學術交流會》、《中國海洋學會研學工作委員會第二次委員大會及學術交流會》、《深海技術大會》、《雙碳背景下的海水淡化發展戰略》等學術交流活動。
分會場現場
分會場現場
分會場現場
分會場現場
分會場現場
分會場現場
分會場現場
分會場現場
分會場現場
在學術雙年會期間,還同步進行了“海洋裝備技術展示成果”,據統計,來自央企、國企、民企共14家參展企業對最新的海洋優秀科技成果進行了展示和展覽。與會領導及院士專家對參展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的交流咨詢,并提出殷切希望。參展企業與院士專家進行了現場互動交流并合影。
成果展示現場
本次學術雙年會及系列活動,各位專家學者集思廣益、凝聚共識,在交流平臺上帶來了海洋領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進展動態,為大家進行了精彩的學術演講,與會代表、青年學者和參展企業通過這次難得的交流對話平臺,積極向院士專家面對面請教困惑,專家與參會代表之間開展了真誠而務實的多視角交流,傳承、發揚了歷屆學術雙年會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為本次學術雙年會增添了豐富內容、提升了學術交流質量,確保了本次學術年會圓滿成功,達到了預期效果。
截至目前,學術雙年會系列活動得到了相關媒體的廣泛報道,后續將進一步提煉和總結本次學術雙年會所取得的成果和形成的共識,將以科技工作者建議形式,為黨和政府部門提供咨詢服務。
(張婷、杜伊)